学前数学、儿童思维训练并不等同于1+2=3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来自于归纳和渐进的演绎,而数学中体现的思维过程是不断的将看到的现象用简单的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
数学的本质就是思维。
何秋光老师在她建立的数学系统中,将学前数学分为两大块:一块是数学知识、一块就是儿童思维的培养。
由此可见,数学知识是思维训练的基础,儿童逻辑思维培养是学前阶段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
思维训练有什么特点
逻辑性
“脑图”或者“思维导图”最大的作用在于训练孩子将目标进行分解,构建一个全面的思维系统,是培养孩子逻辑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思维训练中,每个问题的答案和给出的条件都不是直接的关系。
前文提到的例子:1+桃子=3那么桃子=?这个时候孩子需要建立至少三个逻辑步骤:桃子是一个数字、什么数字+1=3、2+1=3,所以桃子等于2
在更复杂的问题中,孩子需要建立更多的逻辑关系才能获得答案,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在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不会有畏难情绪,而是知道如何分解这个问题,直到能够实现。
开放性的答案
很多开放性问题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不是非对即错的绝对性问题。
其实,开放性答案是思维训练最大的特点,会预留充分的空间让孩子自由创造。
例如:将16盆花摆出4行,横行、竖行都可以,每行摆5盆花,能有多少种摆法呢? 相通的开放性问题有很多种答案,但是也含有一定的规律,只有通过分析和归纳,才能从某几个具体答案中抽离出普通性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获得多种答案。
让孩子多做类似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系统思维,进行不遗漏的情况排查,并能总结归纳规律。